业界动态

监管层出手调查:银行理财资金涌入债市博收益
2016/3/22  中国基金报

  近日,一份来自监管层的债券杠杆调查表下发到多家基金公司,要求各家公司按上交所、深交所、银行间分别统计债券持有规模和回购融资余额。这也是去年底以来,自中证登、基金业协会、央行调查基金公司专户和子公司债券杠杆情况以来,证监系统再次摸底情况。

  深沪多位固定收益人士认为,考虑到公募有债券杠杆不超过140%的明确要求,此举意在摸清基金公司专户中委外资金的杠杆情况。“这并不能证明有杠杆泡沫,但是一个重要信号,说明在收益率下行的背景下,监管层在密切留意源源不断涌入专户的银行理财资金,不过,目前监管层目前还处于搜集数据阶段,具体影响还待观察和评估。”

  “和去年底的情况一样,这次监管层摸底的重点还是委外专户加杠杆情况,尤其是小的城商行的委外。”一位资深固收人士分析,因为在加杠杆方面公募根本没空间,140%的杠杆上限是确定的,没有人敢突破。目前债券收益率这么低,银行理财的钱还源源不断地进来,监管层担心从股市中撤退的一些风险偏好较高的资金会选择在债市加杠杆博收益,尤其是在信用利差收窄和信用风险增加的背景下,万一杠杆泡沫破裂,可能传导为系统性风险。

  “为什么钱源源不断地进来?归根结底是银行资金的‘欠配’,非标资产到期了,钱肯定要配置到债券里,如果收益达不到要求,只有加大杠杆。”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债券基金经理说,在基金公司的一对一专户里,就有城商行的委外组合,一个组合的规模一般是几亿元,业绩基准设定在年化收益5%到5.5%,现在连城投债年化收益都不到4%,为了达到业绩基准只有放杠杆做多。按照年化5%到5.5%来测算,不到3倍的杠杆完全可以做到。另一方面,为了争取这些专户业务,基金公司甚至没有管理费,只有加杠杆赚钱了才能业绩提成。

  “其实,加杠杆也是按合同约定办的,基本不存在违规。”上海一家公司监察稽核部人士说,一般委外产品合同都会约定,标的评级不低于2A或者2A+,杠杆不超过3倍。

  “杠杆不可怕,在已经很成熟的券商债券自营业务里,一般都放到了5~10倍的杠杆。”多位业内资深人士表示,风险不在于杠杆,而在于违约,关键是怕碰到信用风险事件,传导为系统性风险。

  北京一位固收投资人士说,监管层下发调查表说明现在只是数据搜集阶段,从投资层面上来说是重要信息,但具体影响还有待观察,不会据此直接做空,但不排除监管层后续会出台一些针对委外资金杠杆比例的规定。有券商研报认为,从历史经验看,一般监管的节奏都是先调研,然后口头提醒,最终具体调控政策落地。调查杠杆情况也可能从心态上对债券市场产生一定的谨慎情绪。对机构而言,主动调整仓位和杠杆以防范监管风险则是较为务实的选择。


  银行结构化配资优质客户杠杆放大到1:3 股指期货配资杠杆1:4

  近期,从微信群到个别券商研报,都流传着部分股份行放大配资杠杆、放低劣后门槛的消息。尽管涉事银行多数持否认态度,但证券时报记者调查发现,确实有部分银行放开了个别优质客户的配资杠杆。

  “以前是1:2到顶,大多数可能只有1:1,但现在1:2会是常态,个别优质的客户会放到1:3,不过总行后台会坚持一户一审的风控原则进行把控。但基层不管审核,只要你放开了口子支行就会对外宣传都可以做,这是获客的策略。”某股份行资产管理部负责人称。

  其中股指期货对冲型产品(需我行评估)杠杆可到1:4。


  央行摸底银行债券杠杆投资 限制委外规模说法不靠谱

  2月2日,市场传闻称央行当天上午召集五大国有银行开会,着重了解银行委外业务和债券投资的杠杆比例情况,春节后将出台限制委外规模、结构化产品杠杆比例等政策。证券时报记者从多方核实到,央行当天确实与几家商业银行召开座谈会,但会议的主要内容并非涉及委外业务,而是摸底了解各家银行在银行间债市投资情况,以及债券杠杆投资情况,并未明确提出相应限制措施。 


  解密:警惕银行理财夹层杠杆危机 

  银行理财当然不能直接投资股权,它一般以优先级资金进入股权投资市场,并有两种常见的模式。第一种模式被称为“明股实债”,银行以优先级资金投资企业股权,并通过回购协议获得固定回报,杠杆率通常并不高,2~3倍较为多见。图1是一个典型结构。

  而另一种安排,则“股性”更强。它不仅有固定回报,还能按比例分享利润,甚至还有PE中常见的对赌协议。该模式比“明股实债”收益更高,而使用的杠杆率也可以高很多,业内甚至有数十倍杠杆的案例。图2是一个典型结构。

  这两种夹层投资模式广泛存在于PRE-IPO投资、上市公司并购、定向增发等业务中,甚至投资中小企业的产业发展基金也常有杠杆安排。

  据了解,在20万亿元的银行理财中,夹层类资产占比恐怕在两成以上。而某银行这一占比已逼近四成。如果没有监管措施跟上,银行的夹层投资可能会继续增加。


  周小川:发展直接融资 降杠杆去产能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昨日参加政协全国总工会讨论会时表示,建议企业发展直接融资,减少债务杠杆,以期令企业产能调整、重组更加便利。

  他指出,从金融行业的角度来看,工业企业的股本比较少、贷款相当多,杠杆率偏高的情况相当大一部分集中表现在工业企业,“杠杆高就会造成调整困难,在调整过程中债权人、债务人之间比较难协调。”他建议企业发展直接融资减少债务杠杆,将可令企业产能调整、重组变得更加容易一些。

  周小川表示,过剩产能的产生原因复杂,按经济发展规律来讲并不奇怪,但也有一些是由于政策、体制和市场规律把握不好造成的。

  他分析了过剩产能的形成原因。周小川指出,产能过剩与价格扭曲有很大关系。价格扭曲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所谓的“有效关税失衡”,此外,环境成本也会造成价格扭曲。

  除价格扭曲外,周小川认为我国产能过剩也与投资比重过大、与一些行业贸易政策的调整有关。

  从金融行业角度找原因,他指出,很多商业银行过去在银行贷款导向和行业研究上过于粗糙,对产业发展机会和周期把握不足。“事前已经支持了不少过剩企业,事后需要调整时银行产生了大量不良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