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从存款立行到资产立行的时代已经到来
2015/11/9  网络转载

广东南海农商行金融市场部高级研究员,经济学博士、Bank资管专栏作者 袁东阳


我国银行业已经处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后阶段,在利率市场化时代,笔者认为金融机构的竞争逻辑将迥异于利率管制时代。在利率管制时代,银行只要能够在管制价格下拉到存款,总是能够在市场上找到合格的资金需求者。所以一间银行能够做到多大的资产规模、赚取多大利润,取决于它能够吸收到多大规模的存款。这就是所谓的存款立行。而在利率市场化时代,金融机构的竞争逻辑是资产立行,是资产在决定负债,有好的资产就一定能在市场上匹配到负债,一间银行能否做大做强取决于它能否构建出一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相对完美的资产组合。


一、利率市场化下银行负债策略


进入2015年后,央行大大加快了利率市场化的步伐:继5月11日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后,又于6月2日正式发文批准金融机构发行大额存单。这些政策的出台,使商业银行在负债方面的自主性获得进一步提升。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商业银行的负债策略因而发生明显改变。


(一)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对一般存款的刚性依赖被打破。长期以来,在75%的存贷比约束下,只有一般存款才能用于发放贷款,因此,一般存款的规模直接决定了信贷规模。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将势必取消存贷比的法定限制,一般存款作为信贷资金来源的唯一性被打破,所有负债资金,无论是同业资金还是发行债券和股票募集资金均可以不分来源地用于各种资产配置,包括贷款发放、债券投资和同业资产配置等。


(二)区域性商业银行吸收资金的区域限制被打破。在利率市场化及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区域性银行可以面向全国金融市场发行同业存单、大额存单、金融债券以及ABS,以吸引各类资金,资金来源因而由区域转向全国,反之,区域性银行的腹地也将对全国开放。负债资金是在全国范围内流动的。因此,即使是区域性银行也可以根据客观需要,有选择性地在全国进行负债。


(三)商业银行负债能力和成本取决于资产端的收益高低与安全程度。在利率市场化时代,市场将根据商业银行资产端的情况来评估银行负债产品的安全性,并确定资金的收益率。比如,在存款保险制度覆盖的资金规模以内,市场会认为从所有银行购买负债产品都是安全的,收益率也将趋于一致。而在存款保险覆盖范围以外,资金供给方将根据银行资产端的收益及安全性,决定是否购买负债产品以及相应的收益率。资产端收益与安全性越好的银行,越能吸引市场来购买其负债产品,其负债资金成本也越低。由于资产组合的分散化程度较全国性银行低,在资产安全性方面,区域性银行从开始就处于不利地位,因此,为了增强其负债产品的竞争力,降低负债资金成本,区域性银行尤其需要注重资产端的收益与安全性。


二、利率市场化下资产立行策略
资产决定负债,资产是第一位的,负债是第二位的,这是资产立行的本质涵义。任何优质的资产,均能通过一定的负债手段,在全国金融市场上找到对应的资金进行匹配。负债端主动性的增强,使得资产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性空前提高。组建一个好的资产组合,是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一)传统的信贷业务仍然是区域性银行的生存基础。一方面,区域性银行应努力将当地有效的信贷需求转化为优质的信贷资产。作为存贷业务主要在本地的金融机构,区域性银行应该融入当地的经济发展,在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比如深挖本地信贷市场,增加服务品种;紧盯目标客户,积极主动营销;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的便利性,等等,甄别筛选有效信贷需求,并转化为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俱佳的优质信贷资产。另一方面,区域性银行应根据金融市场对各类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ABS)的风险偏好及定价,有所侧重地进行信贷资产的生产和流转,比如小额贷款和按揭贷款支持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较受市场欢迎,这些产品的收益率因而相对较低,银行可以大量产生此类信贷资产再通过ABS的方式向市场出售,赚取利差收入。宁波银行的“白领通”资产证券化产品,因基础资产“白领通”业务较好的安全性与收益性,投入市场后较受投资者欢迎,成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代表性产品。


(二)区域性银行也应具有大类资产配置的理念和能力。笔者认为,就区域性银行而言,应该具有这样的大类资产配置理念:站在全行资产规模与组合的高度,以表内信贷资产为出发点,以金融市场业务为手段,在全国范围配置固收类资产、权益资产及大宗商品,以实现整体资产结构的最优化。首先,由于只能在较小的区域内经营,区域性银行的信贷业务在客户主体、行业及区域分布上比较集中,比如,珠三角地区的农商银行,信贷客户一般都以民营企业为主,行业多以制造业为主,资产结构因而比较失衡,那么通过金融市场业务,可以有针对性地配置一些国企资产、能源类资产、非银同业资产以及大宗商品类资产,使得全行资产结构在客户主体、行业及区域分布上实现平衡。其次,根据经济周期对全行资产进行调节,提高资产组合的收益与安全性。比如,在经济上行阶段,由于对大宗商品的需求较为旺盛,此时多配置一些挂钩大宗商品的固收类资产以获得较好的收益;在经济下行阶段,由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增大,此时多配置高信用等级资产可以提升资产组合的安全性。最后,金融市场业务各条线应根据大类资产配置的理念,组建相应业务团队,积极发挥资产配置的核心执行作用。


(三)形成强大的资产管理能力,推动信贷业务投行化。在净息差收入逐渐收窄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只有对其存量资产进行更为精细化的管理,通过管理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和利率结构赚取错配利差,才能获得较高收益。超额收益的获取依赖于商业银行创造、获得和管理有效资产的能力。受此影响,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的经营思路将由增量资产扩张向存量资产管理转变,从主要发放信贷资产迈向全资产经营,从简单持有资产为主到转让、出售、资产证券化等交易管理资产为主,经营模式也将从“融资”向“投资”、“投行”转变。因此,为了提升自身资产管理能力,适应银行业的这种转变,区域性银行要拓展资管业务,获取资管业务牌照,打通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固收与权益之间的联系,以其为通道,对接资本市场,从而伴随本地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发展壮大。


三、结语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完成,使区域性银行打破区域限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资产负债的配置成为可能。虽然区域性银行面临着更大的竞争,但也进入了更大的市场。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必然会打开另一扇窗。小机构也有大未来,区域性银行的未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