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发言

刘小腊:银行资管已站在正确的风口上
2015/11/9  文/华润银行副行长

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发展的新常态,社会间接融资需求缩减,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过度集中、风险快速累积,银行资产端质量出现明显下降,拨备调节也难以缓解利润增速的进一步放缓。当前,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金融脱媒化、资产证券化在监管中自上而下有序推进,而自下而上的金融业务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上层制度不断变革,使得整个金融行业呈现出混业化经营、综合化经营的新业态。利率市场化改革收官在即,2015年上半年,存款保险制度将正式发布,随之而来的个人存款利率全面放开也是大概率事件。届时,传统商业银行以息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将彻底被颠覆,而银行资管业务凭借其高经济效益、低业务风险、轻资本消耗、逆周期性较强等优势,必将成为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关键方向。


过去十年,银行理财业务规模保持了年均40%的快速增长,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先行者、推动者、受益者,分享了金融体系改革带来的巨大红利。截至2014年上半年,全国从事理财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近500家,合计理财产品存续51,560只,理财资金账面余额12.65万亿元,上半年理财产品(不含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为投资者实现收益约2,561亿元,加权平均的年化收益率为5.20%。2012年以来,资产管理行业在扩大投资范围、降低投资门槛,以及减少相关限制等方面,均打破了银行、信托、保险、期货、劵商、基金子公司之间的竞争壁垒,进入了竞争、创新、混业经营的大资管时代。在此期间,银行监管层密集发文,不断强化规范银行理财业务,为银行理财业务走向正确方向持续铺垫。2013年,多家商业银行获批开展资产管理计划和理财直融工具的试点,标志着银行理财业务正式向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源。


未来十年,银行理财回归资产管理本源,最大的机遇将来自体制改革、国企混改、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市场的完善等,银行资管行业应紧紧抓住这些发展机遇,争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需要尤其关注:


一、加快监管制度与资管体系改革,真正回归“受托理财”本源


近两年来,资管行业内呼喊最多就是回归资产管理本源,打破刚性兑付,前者是本质,后者是表象。为彻底实现这一目标,关键需要完成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推进相关法律和监管制度的修订。目前,银行理财业务中的投资者与资产管理者人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更像“类存款”产品下的负债关系。理财产品到期后,投资者根据合同约定获得不超过预期收益的回报,而投资的由风险资产管理者抹平和超额收益也归资产管理者,从而形成了刚性兑付。为回归资管本源,必须要在法律层面明确投资者与资产管理者之间的信托关系,才能够实现风险和收益都应归投资者所有,投资者在承担风险的情况下也理应获得更高的风险溢价,资产管理者也充分地传递风险。


在法律和监管制度层面,从银监发[2013]8号文规范非标资产投资,到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试点,再到银监发[2014]35号文要求推行独立的理财事业部制改革,都在为打破刚性兑付奠定基础。近期,正在修订的《商业银行法》,很可能重新界定银行资管业务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进一步明确投资者与资产管理者之间的信托关系。
二是改进银行资管业务组织架构。为持续推进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和利润贡献的可持续增长,需要更进一步的制度保障、体系保障、机制保障和系统保障。按照35号文的要求,商业银行应以公司化运作为目标,积极推进资产管理业务事业部制改革,逐项落实上述保障措施。银行实施资产管理业务事业部制,一是有利于顺应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趋势,落实综合化经营的战略布局;二是有利于满足客户的多样化理财需求,实现资产管理业务的长期发展。


依照监管要求,资产管理业务事业部制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统一管理原则,即资产管理事业部负责统筹全行资产业务经营与管理,牵头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与业务发展策略规划;风险隔离原则,即理财业务与信贷类业务相分离,代客理财业务与自营资金业务相分离,银行理财产品与银行代销的第三方机构理财产品相分离,银行理财产品之间相分离,理财业务操作与银行其他业务操作相分离;市场化运作原则,资产管理事业部作为独立的利润中心和经营主体,拥有经营决策权,参照市场化运作机制,采用市场公允价格,通过成本分摊、收益共享、风险计量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等方法,与行内外主体之间开展平等的业务合作。


三是组建内嵌的风险管理团队。银行资管事业部需打造适合资管业务特点的、具备快速反应机制的专属风险管理团队。原有的服务于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在市场开拓与风险管控协同等方面无法符合资管业务的发展需要,一些优秀的新方案、新产品受制于银行风险偏好较低的制约,无法在客户层面得到较好地平衡与协调,往往只能停留在设计开发的纸面上,无法进入市场。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有着很大不同,具有风险种类多、各类风险相互转化、风险变化快等特点,因此需要以客户为中心,建立端对端的业务流程,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统筹各类风险,提升投资交易与经营创新的效率,及时、准确、有效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二、推进资产端和产品端创新,开创银行资管业务新格局


如果说上述制度与体系方面的改革是必选动作,那么一家银行资管业务的未来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改革的决心与深度,以及银行自身的战略规划。而在资产端和产品端的创新,则是推动自身资管业务发展的自选动作,是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的着力点。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持续推进,理财产品创新层出不穷,固定收益类理财将会受到较大冲击,理财业务产品格局也将随之重建。


一是资产配置证券化、多元化。利率市场化将对一国的金融市场进行重构,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将由“放贷—持有到期”演变为“放贷—资产证券化”,银行的盈利也将由“息差”模式转化为“佣金”模式。央行和银监会就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路径已达成初步共识,试点范围将逐步覆盖企业信贷资产、个人信贷资产包(如信用卡资产、小额信贷资产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贷资产、涉农信贷资产等多个领域。目前,商业银行推出了一些“类证券化”的理财产品,其主要体现为银信、银证等通道类业务,未来将逐步向真正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转变,体现为风险的结构分层、现金流的结构重组等多种形式。


在资产证券化的趋势下,资产标的类型、流转渠道都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市场机遇非常多。首先,商业银行要紧跟监管层的导向指引,积极参与信贷资产流转平台、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等市场。其次,运作好非标资产投资,通过优先次级的结构化设计提高收益。再次,理财资金通过券商两融资产包收益权、伞形信托、股权质押融资、股票一级市场配资等形式,分享资本市场红利。此外,国企混改、QDIE基金、定增、并购、夹层基金、明股实债融资、房地产基金合伙人融资、小贷公司资产收益权抵押回购、票据掉期理财、中小企业私募债等理财资金的新型投资方式都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是产品设计净值化、基金化。基金类产品可以视为目前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延伸和优化,它依然采用资产池运作模式,但操作过程更透明,资金由第三方机构托管,产品与资产池一一对应,根据资产池中资产的表现公布净值或收益,风险也由客户承担,银行不做隐性担保。因此,按净值分配收益的理财产品成为国内主流商业银行一致认同的理财市场发展方向,并可发挥银行在资金清算领域一贯的传统优势。


基金化理财产品将会增加对客户的吸引力,客户可以根据自身现金流的需求状况,主动选择申购或赎回,自主决定投资期限。对于银行而言,理财产品基金化运作后,由于按照公允价值计算客户收益,商业银行可以摆脱刚性兑付的风险,回归了财富管理的本质。但是,理财产品之间的竞争最终将演变为资产管理能力的比拼,考验银行在市场研究、投资交易、流动性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的综合财富管理水平。


三是运作模式层次化、结构化。结构化理财是未来国内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一方面,一旦利率、汇率彻底市场化,必将引起国内理财业务模式的蜕变,基于利率管制的传统理财业务模式势必被高度市场化的存款所冲击,取而代之的是基于风险定价的结构化理财业务模式。另一方面,结构化理财迎合了客户多样化投资需求,结构化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广、结构丰富,可以很好地平衡了投资与投机两者之间的搭配,在保障部分或全部本金安全的基础上,通过挂钩衍生产品,激发了投资者的想象空间,使得投资者可以在不付出很大成本的基础上,有机会投资于高风险、高收益领域,大幅增加了产品的吸引力。基于风险价值的结构化理财业务已经成为国外领先银行资管业务的主流模式。随着国内基础衍生工具的不断丰富,银行拆分平盘能力的快速提升,以及客户对理财产品认识的不断深入,通过嵌入衍生合约实现风险充分披露和转移的结构化产品将成为今后国内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重要发展方向。


三、提升资产创设与管理能力,打造银行资管核心竞争力


银行资管的竞争优势在于规模大,资金获取和产品销售都有银行强大的渠道支持,但在泛资管时代,资产管理规模增长的边际效应将逐渐递减,且规模增长是有天花板的。因此,银行资管应将长期的发展目标定位于提升单位资产的应收能力、产品创新能力、高收益资产的组织能力和风险资产的组合管理能力,逐步具备资产管理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要提升主动管理能力与委托管理能力。在泛资管时代,银行资管与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等资管机构之间必然要形成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各有侧重。比如,银行资管的投资优势在于固定收益资产的投资能力和全投融资链条的参与能力,而券商资管的优势在于与资本市场相关的高收益资产投资能力和风险分散能力。因此,未来对于银行资管来说,不仅要提升投资的主动管理能力,积极参与劣后级份额的投资,更要提升资产投资的委托管理能力,建立外部资产管理机构专业能力的评估筛选机制,善用外部投研资源,寻求与优秀的投资顾问合作,提升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海外市场、大宗商品市场上的资产配置能力。


二是要建立“矩阵式”立体化风险管理体系。资产管理的魅力在于,通过不同类型的组合配置,获得相匹配的风险与收益,实现由“点”及“线”至“面”的多层次风险组合管理。针对不同的资产种类,设置多层次风控手段,并将投前(调查)、投中(审批)和投后(监测)的过程管理贯彻其中。对于银行资管来说,要能够采用优先劣后的结构化设计缓释理财资金风险,运用金融工程原理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计量风险,按照市场化原则创设标准化、可流通的风险资产;要能够按照分散化原则,通过不同风险类型资产的重新组合、重新定价,实现风险的组合管理,平滑风险;要能够借助互联网金融的渠道优势,实现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与理财产品风险等级的充分匹配,提升自助化服务能力,充分揭示和传递风险,回归资管本源。


三是要从战略高度重视认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资产管理能力的载体是“人”,只有拥有完备的资产创设组织能力、投研能力和产品营销能力的资管机构才能够成为资管行业的引领者。随着银行综合化经营的深入,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将定位为独立的利润中心和客户服务机构,推进综合化经营。未来,银行资管尤其需要建立专业化的投资管理及研究开发团队和高效的直接营销团队,以“融资+融智”推动银行资管业务转型,在“泛金融”人才竞争中,成为市场竞争的优胜者。


目前,无论是从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趋势、监管政策的调整方向、还是深化金融体系改革的发展路径上来看,银行资管都已经站在了正确的风口上,唯一要做的就是顺势而为,大胆创新,敢于跨界,御风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