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175家银行声明:银行理财不通过第三方销售
2016/3/9  Bank资管

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发表声明称,上海辖内机构的理财产品只通过银行自身或官方网站销售,并不通过第三方,提醒投资人注意风险。


原标题:上海银行同业公会声明提示投资风险 辖内银行理财产品均不通过第三方销售

来源:界面新闻 作者 刘亮


由于银行理财产品种类繁杂,许多第三方销售公司打着银行理财产品的旗号,兜售理财产品,一旦产生违约或者兑付风险,使银行陷入刚性兑付。

今日,上海银行同业公会公开发声表示,上海辖内的银行产品只通过银行自身网点和官网等销售,并不通过第三方。

公会强调:“上海辖内银行理财产品,只通过银行网点、网上银行等银行自身渠道进行销售,没有委托任何金融信息服务、财富管理、投资理财等单位代销银行的理财产品;银行亦未授权上述单位使用银行标识进行产品宣传或推介等。”

上海同业公会发现近期当地一些金融信息服务、财富管理、投资理财等单位,通过网络渠道或对外开设门店方式,发行名目繁多的“理财产品”、“理财计划”,以高收益误导社会公众,并虚假宣传与银行存在各种合作关系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该声明虽然指出了理财市场乱象,但该声明中未具体指明哪些第三方机构,误导公众并虚假宣传与银行存在合作关系。就此,界面新闻记者联系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了解相关情况,但其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具体哪些第三方机构存在误导公从和虚假宣传与银行合作问题,尚未列出名单,目前也并没有建立黑名单制度。

不过,针对此现象,为有效防范非法集资,维护投资者资金和信息安全,该公会代表辖区内银行提示投资者,一方面,上海辖内银行依法合规为各金融信息服务、财富管理、投资理财等单位提供正常的开户和资金结算业务,但并不表明为这些单位的产品和营销行为提供任何保证、增信与承诺。

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随着理财市场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第三理财机构常常拉银行信用背书的现象屡见不鲜,此次同业公会的声明有助于厘清合作含义的边界,规范理财市场,并防止目前鱼龙混杂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借势”损害银行业信誉。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银行同业公会原名上海市银行(外汇)同业协会,成立于1992年12月22日,1998年改为现名。公会业务主管单位为上海银监局。截至2016年1月中旬,公会包含政策性银行、中资银行、外资银行、城商行、村镇银行、专营机构等共175家会员单位,其中正式会员149家、准会员26家,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为会长单位,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分行、上海银行、东亚银行、汇丰银行为副会长单位。